欢迎来到找原料网 服务热线: 020-22316867 (9:00-17:00)

找原料

化妆品着色剂潜在新原料——“蓝瘦香菇”


元旦啦,今天聊点儿有意思的东西!


2016年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不外乎是“感觉身体被掏空”、“我的洪荒之力”、“老死机”、“套路”、“吃土”、“狗带”......,但是在2016年年末也在网络用语中产生一股清流,那就是“蓝廋香菇”,这是什么菇啊??


 

当然这只是一个广西小伙失恋说的难受想哭,不过口音太重了,就变成“蓝廋香菇”。那么到底有没有蓝色的香菇呢?潇哥想说,那是有的!


上面的那张图明显是P过的,那么没P之前呢?就是他:


 

厉害了Word哥,还真有啊???!!!

它是谁?它是粉褶菌属的霍氏粉褶菌(Entoloma hochstetteri)。这种蘑菇的菌盖最大约5cm,但菌柄很细,只有约5mm直径,名副其实又蓝又瘦。


霍氏粉褶菌(学名:Entoloma hochstetteri):是一种在新西兰和印度可以见到的蘑菇。这种蘑菇的菌盖最大约5厘米,但菌柄很细,只有约5毫米直径,总体高度80毫米,它的菌盖呈锥形,有锐利的边缘,边缘内翻。菌盖颜色为靛蓝色,稍带点绿色,最初为蓝色,后变成蓝红棕色至粉红棕色,上面具小纤维。菌盖边缘有条纹并内卷。


分布于新西兰北岛和南岛西部的树林里,生长在潮湿的土壤中,特别是在阔叶林和罗汉松林中的凋落物和苔藓中,该真菌出现新西兰2002年发行的真菌邮票系列中。也可以在新西兰50元钞票的背面看到它。


 

霍氏粉褶菌最早是由奥地利真菌学家埃尔温·雷查德(Erwin Reichard)于1866年描述的,真菌学家约翰·阿尔伯特·史蒂文森(John Albert Stevenson)于1962年将学名定为Entoloma hochstetteri。其学名中的“hochstetteri”是取自德国博物学家费迪南德·冯·霍赫施泰特(Ferdinand von Hochstetter),即“霍氏”。

 

蓝廋香菇之父啊!!(膜拜)

能吃吗?这应该是吃货们最关心的问题,潇哥告诉你,不知道呢!关于霍氏粉褶菌的毒性、可食性,目前并无明确报道,而粉褶菌属内,也确确实实有很多物种是有毒的。(听到这种噩耗潇哥也是蓝瘦香菇啊!!!)


但是!这并不代表广大吃货们与它无缘,霍氏粉褶菌在化妆品领域还是有机会大显身手的。位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一个代谢组学实验室在研究用霍氏粉褶菌所含的这种天然合成的蓝色色素去替代非生物合成的人工色素以及从植物提取的相关色素,期望在一年四季都能进行霍氏粉褶菌的人工培养以提取色素,作为纯天然的色素添加剂应用于食物烹调、食品生产、化妆品生产的增色。


 

霍氏粉褶菌虽然是腐生习性,但它的人工培养还比较困难,目前也尚未研究清楚其毒性方面的性质,因而若要用它进行色素提取制备,并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生产领域还有一段科研路要走。


其实通过查找,潇哥发现除了这个“蓝瘦香菇”,它还是有亲戚的。


 

小菇属的Mycena interrupta也可被看作一种“蓝瘦”的蘑菇,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有关它的炫酷的中文名——炫蓝蘑菇。(但该中文名并不符合我国菌物学家制定的《真菌、地衣汉语学名命名法规》相关规定,因而并不能算作正式的中文标准名称。)


炫蓝蘑菇的蓝色不如正版“蓝瘦香菇”霍氏粉褶菌那样鲜艳浓重,但由于隶属于小菇属的炫蓝蘑菇整体尺寸很小,简直就是缩小版的“蓝瘦香菇”。炫蓝蘑菇的菌肉很薄,菌盖表面湿滑黏黏的,呈现透亮的蓝色,有人称之为“unworldly blue”(世外之蓝),或许正因如此,中文里大家叫它“炫蓝蘑菇”,而英文称其为“Pixie's parasol”(小精灵的遮阳伞)。总之都是满满的中二风……


炫蓝蘑菇只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等地,是一种冈瓦纳古大陆的分布模式,简单来说,在中国不可能有分布。但我在查阅网上资料时发现,2013年湖南日报报道,当地科技人员在湖南炎陵县桃源洞自然保护区发现有炫蓝蘑菇分布,但并未见图片报道。如果这个发现是真的,鉴定无误的话,一定可以发一篇好论文(嗯!一定是这样!)。不过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当地发现的蓝色小蘑菇是个新物种。小菇属的不少物种都能在夜晚发出生物荧光,对的就是发荧光,荧光啊!


 

潇哥想说:真是植物版的萤火虫!!!

最后既然蓝瘦香菇这么火,我们也可是试试他的色素提取物,应该在化妆品彩妆上是个不错的原料,不过其毒性,敏感性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注微讯,一起专注深度的技术交流

最新头条